
“第二屆中國民族樂器改良與發展論壇”在京舉辦——讓古老的民族樂器成為演奏家的“好伙伴”
“舉辦中國民族樂器改良論壇,并不是用專業的尺子考核改良民族樂器的好壞高低,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交流和探討,讓民族器樂能夠更加貼近當代百姓生活,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。”與會專家一致認為。6月27日,“第二屆中國民族樂器改良與發展論壇”作為第三十一屆中國國際樂器展覽會的“點睛之筆”在京舉辦。
本次論壇由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主辦,中國國際樂器展覽會組委會、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樂部(科技)專委會、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制作專業委員會等單位承辦。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理事長朱新村,中國音樂學院教授、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樂器科技專業委員會主任韓寶強,二胡演奏家、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高揚,中央音樂學院教授、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會長楊守成,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李玲玲等專家出席論壇。
朱新村介紹,這是走過30載的中國國際樂器展覽會第二次舉辦中國民族樂器改良與發展論壇。與第一屆不同的是在論壇前增加了現場評審環節,以及在現場評審環節之前增加了聲學測試環節,都是為了民族樂器改良能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。通過樂器改良者和專家面對面的互動,以及科學的聲音檢測,使民族樂器改良能夠更加符合當代老百姓對民族樂器的需要和期待。
半箱琴,十二律箏,高音拉阮,聞韶龍膜中胡,六孔茶杯陶笛……經過初選和篩選環節,共有55件優秀的改良民族樂器最終入圍論壇前的評審環節,涵蓋吹、拉、彈、打所有民族樂器種類。評審現場,樂器改良者逐一上場,對自己所做改良樂器的初衷、原理和期待達到的演奏效果進行詳細的解說,并現場演奏一段有代表性的音樂,專家就感興趣的部分和改良者深入探討。所謂的評審環節更像是一次中國民族樂器改良的經驗交流會,最終所有入圍評審環節的改良民族樂器“不分高下”,均獲得由主辦方頒發的榮譽證書。此外,為了讓觀眾切身感受到改良樂器的魅力,主辦方還舉辦了多場精彩的專場演出,由知名演奏家使用改良樂器進行現場演奏,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。
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與制作委員會原會長豐元凱表示,從展示的改良民族樂器的質量和數量來看,民族樂器改良熱度很高,民族樂器改良在社會參與度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高,而且有些民族樂器改良非常精妙,對科研成果進行了很好的轉化。“中國民族樂器改良與發展論壇”為民族樂器改良愛好者和從業者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舞臺。
從20世紀20年代劉天華改革出劉氏二胡、劉氏琵琶,百年“樂改”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。今天的民族樂器改良面對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任務,已經不僅是對樂器制作工藝的改良,而是串聯起演出、教學、理論、創作等藝術生成的每個環節,融匯了環保、知識產權、聲學、材料學等眾多復雜的因素的探索。對于民族樂器改良的前景以及發展趨勢,韓寶強認為,民族樂器改良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,希望通過民族樂器改良能夠使中國民族樂器更加多元化、平民化,更好地為大眾服務。
“中國是樂器大國,但還不是樂器強國。舉辦中國民族樂器改良的評審活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,通過這場論壇也開啟了專家和樂器制造相互融合,共同謀劃民族器樂協同發展的良好機制。”朱新村表示,希望通過交流討論與思想碰撞,能夠為中國民族樂器改良提供方向,讓古老的民族樂器與時代發展同步,成為演奏家的“好伙伴”,助力中國民族音樂事業在守正創新中蒸蒸日上。
更多精彩,持續報道,敬請期待……

時 間:2025.06.26-06.29
地 點:中國國際展覽中心·朝陽館
(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6號)
關注我們
